- 手机:
- 18977480656
- 电话:
- 0774-5820701
- 邮箱:
- wzdzxxw@163.com
- 地址:
- 广西梧州市钱鉴路15号
根据自治区财政厅、教育厅《关于下达2019年自治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的通知》(桂财教62号)精神,梧州市电子科技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自立项以来,坚持“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践技能培养为重心”的指导思想,成立行业、企业多方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上级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学校按照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要求,全力投入项目建设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现将建设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项目完成情况及总体质量
(一)招生完成情况。
我校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三年完成梧州市教育局下达的招生任务,年招生人数逐年上升,2017年招生任务800人,完成842人,完成率105%,2018年招生任务700人,完成922人,完成率131%,2019年招生任务800人,完成1165人,完成率145%。
(二)实习规范性安排情况。
我校按照国家中职教学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任务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在第五学期安排跟岗实习,第六学期安排顶岗实习。2017-2020年,总体实习稳定率为96.2%,且无投诉和纠纷事件发生。实习期间学校安排专职带队老师24小时跟岗,负责学生实习安全,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在实习期间学生秩序良好,心理状态稳定
(三)就业规范性安排情况。
我校2018年毕业435人,对口就业(含升学)337人,就业率77.47%;2019年毕业906人,对口就业(含升学)729人,就业率80.46%;2020年毕业675人,对口就业(含升学)552人,就业率81.77%。
(四)专业结构优化情况。
为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状况,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我校一直在优化专业结构,措施有以下两个方面:
(1)突出优势,有效整合专业规划结构
制定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工作方案和日程表。安排专业开展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需求调研。学校根据各专业的调研结果,学校制订了《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指导意见》,拟订了专业结构优化方案。学校在总结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开设新专业或专业方向。以学校已有的重点专业为核心,形成对接产业紧密、专业群特色鲜明、适应并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优势特色专业群。
(2)对接产业,保障专业动态调整持续发展
根据专业与产业链的对应性,建立专业设置标准,根据校企协同、培养模式、课程资源、师资团队、服务能力、招生就业等六维度构建专业评价标准,定期对全部专业进行内诊,持续推进第三方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专业进行动态调整,实现专业群发展和产业链升级的协同联动和精准对接。建立由学校、行业企业和政府机构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动征求产业、合作企业、用人单位、毕业生等多方意见,保证专业群健康可持续发展。
我校2017年-2020年连续申报设立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经过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特点的调研,以上专业都是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求的实用性专业,为本地企业和珠三角经济带输送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助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五)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情况。
学校坚持“一切为了企业、一切为了社会”的办学理念,勇于探索改革,创新办学模式,实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定期回访、跟踪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建校企合作实训实习基地。
学校先后与广西梧州超大金晖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梧州康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盛名教育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东莞市汇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珠海市康美电子有限公司、佛山市冠培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等十数家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我校招就办定期联系这些单位组织学生到企业及车间进行实习。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缩短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要求的差距。将教学延伸到企业,让学生贴近生产一线,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实训.实习条件,保证学生真正学到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为毕业生的生产实习提供实践场地,使职业学校的学生能够深入企业结合实际课题,真刀真枪地进行顶岗技术培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岗位意识、团队意识、组织纪律性、协作精神和敬业精神。让我们学生的学业与就业更好地对接。
(六)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情况。
我校实行校级、教务科、教研组三层组织结构,以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结合教学诊断与改进、听课评课等质量监控手段保证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质量,统筹管理各环节的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形成任务、职责、权限明确,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有机整体。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具有规范性和灵活性,实行工学交替等弹性学制。合理调配专业教师、实训场室等教学资源,为课程实施创造条件;对教学过程的进行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为了使“教、学、练”的实践维修教学环节更加接近行业标准。通过加强理论知识的课堂学习,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标准,根据现有的实训设备,积极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校内实训环节,实现技能训练的项目化、工单化、一体化和综合实训的岗位化。
汽修专业、计算机专业、电子商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自治区、梧州市开展的技能比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累计获得省级奖3项,市级奖18项。
(七)社会服务成效情况。
深入周边社区,开展义务为民服务。充分利用好党群服务中心为民服务平台。常态化安排党员志愿者、学生志愿者为社区服务,轮流深入周边社区,使“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开展义务为民服务活动。一年多来,共开展“弘扬雷锋精神,社区清洁我先行”、“三月三社区健康慢步走,歌舞展民族真情”、“暖心中秋活动”、“喜迎国庆﹒志愿互助”、“重阳节活动”等十多个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
通过开展义务为民服务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为人民服务、为祖国服务的思想情感。志愿者热情礼貌地接待每一位需要服务的群众,热情为社区居民们服务,宣传党的政策和方针,加深了党和人民的感情。使志愿精神更好走进千家万户,在群众中广泛传播志愿服务理念,构建和谐社会,不断掀起志愿服务新高潮,学生专业技能和情感也得到充分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宣传党的政策和方针,加深了党和人民的感情,构建和谐社会。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工作实践等。3、有利于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习和工作以及提升为人民服务、为祖国服务的思想情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一体化人才。4、让广大群众了解我校的特色专业,校企合作、订单办学立足本地,拓宽就业出口的职业教育办学特色。
(八)示范带动作用情况。
(1)通过开展“技能教学开放日”活动,我校接待来自南宁、梧州、玉林、贵港等各市县的各界人士和学生家长代表来到学校观摩、体验,我校致力展现我校的十大办学特色,展现职教魅力。活动旨在通过开放校园,向社会各界展示学校教育教学成果,让社会了解职业教育,感受职业教育特色与魅力,体验职业教育的精彩。近年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贯穿整个“职教20条”,“劳动光荣”的职业教育理念得到社会的认可。
(2)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在梧州市教育局领导的指导下,我校牵头成立“梧州市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教育集团”。
(九)近年来办学规模变化情况。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60余亩,是市级重点中职学校,2021年自治区星级学校评定中获得三星级学校。现学校在校总人数为1902人,教职员工119人,专任教师99人。现有学前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会计事务、计算机及应用、电子商务、学前教育、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农村电气技术、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等专业。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学校先后投资五千多万元,建有草坪足球场、塑胶跑道、校园安全电子监考系统、师生宿舍空调、教室空调、宿舍热水供应系统、智慧餐厅,满足了在校学生和社会学员的专业教学、技能培训和教师办公的需要。
学校在校生规模稳定,师资队伍不断充实,专业开设结构日益优化。
(十)办学条件改善情况(有2020年、2021年项目的学校必须总结实训基地建设完成情况)。
学校于2021年五月份开始投资二千二百万元,新建一栋双五层教学大楼、一栋双六层学生公寓,目前已完成封顶,2022年投入使用,满足当前学校发展需要,增加校园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同时将图书馆改造升级,打造成集图书阅览、学习、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图书馆。
二、项目资金管理情况
(一)资金落实情况。
我校“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根据自治区财政厅、教育厅《关于下达2019年自治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的通知》(桂财教62号)精神文和项目建设方案。本项目落实自治区财政拨付资金50万元,资金实际到位率100%;项目资金落实50万元,实际支出50万元,支出率100%。
(二)资金支出情况。
1.预算执行与备案的一致性。
截止2020年12月31日,本项目自治区财政资金到位50万元,实际支出50万元,实际支出占资金的比例100%,资金结余0元。
2.实际支出调整的合理性。
计算机综合实训中心建设实际投入50.00万元,实际支出50.00万元,实际支出率为100.00%。
3.财务管理的规范性。
本项目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支出与批复的内容相符合;实际支出是科学规划、合理安排、责任清晰、规范管理、专款专用、注重实效,与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相符合。
三、项目组织管理水平
(一)管理机构的健全性。
学校高度重视本项目建设,成立组织机构,以校长为责任人牵头,主管教学副校长为组织者,教务科、教研组为责任主体,教研组长、专业教师为主要成员的项目建设机构开展建设,机构合理健全。成立了项目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小组、监督小组,分工落实到人,落实项目考核机制。
(二)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操作性。
学校制定了《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实施管理办法》、《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基地项目建设经费管理办法》、《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基地项目建设考核奖惩规定》等专项制度,管理制度健全。项目建设期间,严格执行与建设项目实施、检查、考核等相关制度,规范专业建设项目管理,确保在经费使用、招投标、物资采购等重点环节过程进行监管,根据项目进度及建设情况进行考核及奖惩,包括信息反馈和绩效考核评价等,确保建设项目和资金的有序进行。
(三)组织实施的情况及项目管理水平。
建设期间,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项目组严格执行项目建设方案和建设任务书,按照“分级管理、责任到人、过程监督、专家考核”的原则实施科学管理,确保各项建设工作可操作、可测量、可验收,组织邀请上级部门、专家、监督小组、审计等人员指导和监督工作,接受定期、不定期、中期、建设终期前的检查、评估和验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建设进度和实现预期的建设目标。
四、项目效益
(一)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特别是技术工人。不仅要求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实训基地是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备条件,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所在。
实训基地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性技能型人才,是一种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的教育。而实践教学是职业技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将业务实训贯穿于教学始终的一种教学方法,实训基地则是与这种教学方法配套的实践教学场所,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必要场所。
因此,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基地项目的建设对学校的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对学校规范管理的促进作用。
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关键是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学的质量也依靠教学设施的质量和投入,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于教学设施的投入,具备同企业同步的修理设备,以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实践的学习,提升技能,同未来所从事工作更好的连接起来。所以需要职业学校对教学设施进行不断的建设和完善。
通过建设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学校还可以加强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弥补自身教学设施欠缺的同时,也更好的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践需求,从而也更好的实现了资源的利用。为了学校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实用性人才,学校应该注重同企业的沟通合作,共同的承担起人才培养的重任。
(三)促进学校专业建设的成效。
通过两年多的建设,构建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和“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模式,建成一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成一支结构合理、技能高超、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成校内实训基地;深化产教融合,形成“多方参与,共建共享,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形成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骨干专业课程标准修订。
项目建设使学校综合实力、办学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成为区域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心,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推进校企深入合作的成效。
人才培养的方向性和针对性更强。我校每年要与许多企业签订用工订单,就计算机专业而言,与广西盛名教育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佛山市冠培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办学协议,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的协同作用,同时让企业参与到制订人才规格、课程设置、评估考核标准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感受企业文化,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同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它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学生、企业和学校的“双赢”效果。
洞察市场动态,拥有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走出去就是派遣专业课教师进企业交流学习。深入到企业一线,提高教师实践操作水平。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及时学习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了解当前的人才需求信息和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需求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对培养目标做动态调整,完善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从实际出发,找准校企合作的切入点,本着互惠互利、校企双赢的原则,与时俱进、发展创新,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才能实现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五)人才培养质量情况。
第一阶段为第一学期至第三学期在学校进行专业学习和实训教学的“教、学、练”阶段。
为了使“教、学、练”的实践教学环节更加接近行业标准。通过加强理论知识的课堂学习,进一步加强与本地计算机企业的合作,推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按照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标准,根据现有的实训设备,积极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校内实训环节,实现技能训练的项目化、工单化、一体化和综合实训的岗位化。
第二阶段为第四学期的“工学交替”阶段。
此阶段以市场就业为导向,加强与计算机行业企业的合作,建立“双向服务、互利互惠”机制,增加校企共建互动平台数量,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根据专业特点和企业条件,按照教学环节的实际出发,制定实习大纲、实习计划。教学课程按照企业职业岗位技能实际进行开设,课堂理论学习、校内实训操作与总结巩固、企业实践定期轮换。同时,通过对计算机应用服务岗位的分析,参照国家计算机操作员职业标准和技能标准,将职业能力要求与专业技能进行整合与提升。
第三个阶段为第五学期、第六个学期的“跟岗实习”、“顶岗实习”阶段。
在此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技能。首先制定顶岗实习的基本要求。其次据学生的就业意向,推荐学生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掌握企业所需的技能和素养,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为就业作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自治区、梧州市开展的技能比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累计获得省级奖2项,市级奖10项。
(六)社会服务的成效。
计算机专业学生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带领下联合开展电商直播带货活动,农产品销售专场不仅为广西农副产品打开销路提升知名度,活动收入所得也能补贴学校贫困学生的生活,在社会上起到很好的正面作用。
(七)示范带动作用。
计算机应用专业都是当下人才缺口较大的行业,我校设立计算机应用专业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困难的实际问题。
历届毕业生中,计算机专业人才辈出,王士德、吕正华、梁振威等学生毕业后运用在校所学知识自主创业,在行业内都取得不凡的成就,在计算机行业里有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为计算机专业的后续办学作出了表率,同时推进我校其他专业的良性竞争。
(八)办学条件改善情况。
自项目建设开始,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包括:计算机实训基地(5间机房)、电商直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成投入使用,大大地改善了我校实训基地的实训设备,满足了学生的专业教学、技能培训需要,同时也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使该专业的办学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五、建设、管理和功能发挥的其他典型经验
依托计算机应用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主旨,以专业认知活动、工作过程知识竞赛、专业课程改革、为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教学改革全方位全过程,着力提升学生专业认知、职业认知和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切实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促进专业发展,提升中职生升学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