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项目建设 典型案例
梧州市电子科技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自立项以来,坚持“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践技能培养为重心”的指导思想,成立行业、企业多方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按照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要求,全力投入项目建设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下面,将介绍我校项目建设一些典型性、创新性。
一、实施背景与过程
(一)背景
1.计算机应用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鼓励和支持信息产业发展的专项产业政策有效地推动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计算机应用企业营造了一个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目前,我国正处在信息业高速发展时期,计算机应用人才缺口很大。据统计,全国人才市场中,计算机应用人才已成为IT业第一需求。
基于以上的信息现状和社会背景,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在技能型的“蓝领”上是准确合理,适应社会需求的,也是符合当前职业教育特点的。
2. 近年来,电子行业的迅猛发展,涉及家电、家电控制部件、计算机组装、通信设备、仪器仪表、视听设备等领域。传统生产正被自动插件、自动焊接等新技术、新工艺所取代。生产人员的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诸如品质控制、工艺控制、现代化生产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岗位。因此,必须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解决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
3.我校目前的计算机、电子技术实训基地建设落后,设备简陋、陈旧,无法满足新时代的教学需求。因此,建设更先进的实训基地,是计算机、电子技术专业良性发展的一个需要,是提升教学质量,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必要场所。
二、项目建设成效
(一)人才培养方案建设
计算机、电子技术专业教学的关键是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学的质量也依靠教学设施的质量和投入,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于教学设施的投入,具备同企业同步的修理设备,以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实践的学习,提升技能,同未来所从事工作更好的连接起来。所以需要职业学校对教学设施进行不断的建设和完善。
通过建设计算机、电子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学校还可以加强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弥补自身教学设施欠缺的同时,也更好的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践需求,从而也更好的实现了资源的利用。为了学校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实用性人才,学校应该注重同企业的沟通合作,共同的承担起人才培养的重任。
通过两年多的建设,构建了计算机、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和“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模式,建成一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成一支结构合理、技能高超、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成校内实训基地;深化产教融合,形成“多方参与,共建共享,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形成了计算机、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骨干专业课程标准修订。
(二)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结合专业特点,从实际出发,找准校企合作的切入点,本着互惠互利、校企双赢的原则,与时俱进、发展创新,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实现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派遣专业课教师进企业交流学习。深入到企业一线,提高教师实践操作水平。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及时学习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了解当前的人才需求信息和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需求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对培养目标做动态调整,完善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
人才培养的方向性和针对性更强。我校每年要与许多企业签订用工订单,就计算机、电子技术专业而言,与广西梧州康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盛名教育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珠海市康美电子有限公司、佛山市冠培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办学协议,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的协同作用,同时让企业参与到制订人才规格、课程设置、评估考核标准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感受企业文化,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同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它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学生、企业和学校的“双赢”效果。
(三)为民服务屡获好评
实训基地的建设,工学交替的学习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意识,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学以致用反哺社会,多次受到社区及同行的好评。
计算机专业学生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带领下联合开展电商直播带货活动,农产品销售专场不仅为广西农副产品打开销路提升知名度,活动收入所得也能补贴学校贫困学生的生活,在社会上起到很好的正面作用。
电子电器专业的学生在龚瑞良老师的带领下多次走上街头,为广大群众进行义务维修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动手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三、项目建设经验、体会与思考
通过近年来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实践中我们也认识到,在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应该根据专业特点,设计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以确保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养教育必须逐渐提高,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具体的教育教学目标,且各个阶段应认真落实到位,避免流于形式。
3、技能型人才培养是一项整体工程,全校应充分挖掘、整合学校有利的教育资源,齐抓共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才能取得较大的成效。技能型人才培养,从涉及的内容看,有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从涉及的部门看,有教学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等。因此,只有各部门认识到位,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将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中,才能取得实效。
返回列表